近幾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隨著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機床工具行業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方面持續發力,為更好地服務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多家企業呈現出良好態勢。
濟二:以高質量創新產品迎來開門紅
3月21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制造業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開篇以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為典型這樣描述到:“走進山東濟南二機床集團生產車間,待裝配的產品擺得滿滿當當,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生產,一片繁忙景象。今年以來,濟南二機床市場捷報頻傳,與多家新能源車企陸續簽訂總值超過5億元產品訂單,喜迎首季開門紅。”
據悉,濟南二機床還于近日在其壓力機裝配現場,為一條出口沖壓線進行了跨國“云”驗收。這是為日產汽車日本九州工廠提供的第二條沖壓生產線,遠在日本的驗收人員通過實時直播畫面,查看設備運行情況。受阻于疫情,濟南二機床已經利用自主研發的“遠程專家系統”,完成了多個海外項目的“遠程驗收”。除了日產項目,車間現場還有國內多家新能源車企的產品也在緊鑼密鼓地裝配中。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給濟二等機床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良好的市場形勢和發展勢頭,緣自濟南二機床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和多年持續創新研發,以高質量產品服務全球用戶。近年來,濟南二機床牽頭承擔并高質量完成了13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了一批智能制造、自動化系統相關的關鍵核心技術,積聚了可為全球不同車系沖壓用戶,提供“量體裁衣”整體解決方案的技術和制造實力,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武重: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同一天(3月21日),湖北新聞“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欄目發布對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專訪,介紹武重集團近幾年取得的成果。報道顯示,自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武重以來,武重人始終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盯“國之重器”的核心技術突破,奮力進取。帶著總書記的囑托,武重集團再出發,逐步減少機床同質化競爭市場投入,以核心技術突破為抓手,將經費更多地投入到研發中,啃技術上的硬骨頭,厚積薄發。
2022年初,由武重研制的重型高精度五軸立式銑車柔性加工系統關鍵技術,成功入圍科創中國“突破短板關鍵技術榜”。該產品具有高轉速、高精度、集成化、自動化、柔性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特點,能在一次裝夾中實現車、銑、鉆、鏜等多工序高精度加工,可實現X/Y/Z/B/C五軸聯動控制,具有工件自動上下料,可實現機匣組件的柔性加工、加工測量一體化、機床數據采集與傳輸、遠程診斷、智能管控等。
武重集團副總經理陳昳表示:“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科技創新來引領我們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在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近幾年每年都以20%的增長率在增長,每年公司級的科研項目都有20多項。相比2013年,經濟規模翻了兩番,新產品的貢獻率在這個增長中占到了每年60%以上。”從2016年起,武重連續保持規模和效益雙增長,每年新簽訂單平均增長16%,創新的種子結出了收獲的果實。報道顯示,武重集團連續四次蟬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榮譽稱號,生產的機床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月,企業新簽生效訂單接近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國盛智科: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技術創新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一行來到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調研,潘衛國董事長及企業研發人員陪同。調研嘉賓通過參觀智能制造車間,全面了解企業產品以及新技術應用情況,并對國盛智科取得的發展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
多年來,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國盛智科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企業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公司先后通過與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南通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針對熱誤差技術、關鍵零部件問題等進行專項攻關,將企業研究成果轉化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以產養研,以研促產,把研究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持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