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金精密模具沖壓中,沖裁是利用模具內的凸模和凹模板料發生別離的一種沖壓工序。它包括落料、沖孔、切斷、修邊、切舌、剖切等多種工序,但一般來說,沖裁主要是指落料和沖孔工序。落料是指用模具沖壓沿封閉概括曲線沖切,沖下部分為制件;沖孔是指用模具沖壓封閉概括曲線以外的部分作為沖裁件。下面系帶我們來了解一下沖裁變形進程及斷面剖析。
1、沖裁變形進程
沖裁時板料的變形具有顯著的階段性,由彈性變形過渡到塑性變形,最終發生斷裂別離。
(1)彈性變形階段。凸模觸摸板料后開始加壓,板料在凸、凹模的效果下發生彈性緊縮、拉伸、曲折、揉捏等變形。此階段以資料內的應力達到彈性極限停止。在該階段,凸模下的資料略呈曲折狀,凹模上的板料向上翹起,凸、凹模之間的間隙越大,則曲折與翹起的程度也越大。
(2)塑性變形階段。隨著凸模持續壓入板料,壓力增加,當資料內的應力狀態滿意塑性條件時,開始發生塑性變形,進入塑性變形階段。隨凸模擠入板料深度的增大,塑性變形程度增大,變形區資料硬化加劇,沖裁變形抗力不斷增大,直到刃口鄰近旁邊面的資料由于拉應力的效果出現微裂紋時,塑性變形階段完畢,此時沖裁變形抗力達到最大值。
2、沖裁件斷面剖析
沖裁件斷面可分為顯著的四部分:塌角、光面(亮光帶)、毛面(斷裂帶)和毛刺。
(1)塌角。塌角也稱為圓角帶,是由沖裁進程刃口鄰近的資料被牽連拉入變形(曲折和拉深)的結果。資料的塑性越好,凸模與凹模的間隙越大,塌角越大。
(2)光面(亮光帶),光面也稱為剪切面,是刃口切入板料后發生塑性變形時,凸、凹模旁邊面與資料揉捏形成的亮光帶垂直的斷面。光面是最理想的沖裁斷面,沖裁件的尺度精度就是以光面處的尺度來衡量的。一般沖裁時,光面的寬度占板料厚度的1/3~1/2。資料的塑性越好,光面就越寬。
(3)毛面(斷裂帶),毛面是由主裂紋貫通面形成的外表十分粗糙且有必定斜度的撕裂面。塑性差的資料撕裂傾向嚴峻,毛面所占份額也大。
(4) 毛刺,沖裁毛刺是在刃口鄰近的旁邊面上,資料出現微裂紋形成的。當凸模持續下行時,便使已形成的毛刺拉長并殘留在沖裁件上。沖裁間隙越小,毛刺的高度也就越小。